你的购物车是空的,赶快去逛逛,挑选商品吧。
分享(0)
收藏(0)
猜你喜欢
2005年天地人倒生根 一头大象(中茶版) 7262 510批次 熟茶 357克 整提(7饼)
销量:51饼
¥2450.00
2021年中茶 8571 熟茶 357克/饼 1饼
销量:1229饼
¥60.00
2017年正皓 岁月足迹 生茶 357克/饼
销量:100饼
¥1380.00
2020年中茶 易武 熟茶 357克/饼
销量:124饼
¥488.00
2007年兴海茶厂 布朗大树 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饼 生茶 357克 整提(7饼)
销量:150饼
¥630.00
2023年福元昌 三月系列 布朗 头春正山纯料 生茶 357克/饼 整提(7饼)
销量:42饼
¥2247.00
2017年澜沧古茶 景迈春香 金瓜 熟茶 500克/沱
销量:222份
¥338.00
2021年洪普号 探秘系列·白玉兰 生茶 200克/饼
销量:196饼
¥90.00
商品详情
2020年板山 老树茶 |
品名:板山老树茶 |
年份:2020年 |
工艺:生茶 |
规格:357克/饼,7饼/提,42饼/件 |
储存:在通风、干燥无异味、常温环境下存储 |
原料精选板山古茶园2020年老树春茶为原料,经传统手工石磨压制成饼,香溶于水花果香浓郁,好喝不贵,速抢!此茶还和我们经典的人气产品——大雪山可同属一系列,外包装简单、质朴,包装设计采用水墨风格,山水之间互相映衬,古色古香,板山二字印刻其中,苍劲有力,彰显板山茶之气韵。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困难重重,也是发掘机遇的好机会,我们坚信,只有秉持初心,才能不辜负茶友对我们的厚望,故在如此多磨的一年,我们依旧延续着以往的品质,继续优化着更好的服务,始终坚持着以超高的性价回馈茶友,以感恩茶友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
生长环境——板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勐先乡境内,北纬21—24度之间,在勐先乡、普义乡、黎明乡三乡交界处,距离县城75公里。平均海拔1663米,年降水量1600mm,年平均气温15℃,日照7.5h,全年无霜,土壤ph为4.86,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板山山高林深,常年浓雾紧锁,林内奇形怪状的藤蔓在树与树间编织着天网,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是苔藓,随处可见撑着绿色巨伞的桫椤。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好的自然环境,给了茶树更好的长生条件,这些茶树叶芽丰茂,枝杆茁壮,叶长且宽,叶端渐尖;叶色浓绿,主脉鲜明,锯齿密而浅,叶面并附着一层银白的茸毛,光看芽叶就足以见识内含物质丰富。
板山茶口感特点——入口香甜,香融于水、清冽、苦涩易化、回甘好等特点;喝板山的茶你会发现,越喝越期待,头泡入口甘甜,口腔有韵味,过了2秒有微苦涩但化的快,两颊非常舒服,甘甜润喉,花果香明显;茶汤在口腔中的层次明显,由甜过度到苦涩,但是化的快,隐隐约约还有一股茶气贯穿的感觉;那种入口甘甜润喉的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板山古茶园中,喝到后面几泡,茶微有苦涩,甘怡香醇之气依旧,耐人寻味。
选择板山的理由:
1、传统手工石磨压制
传统手工石磨压制的老树茶,透着古朴大气,靠个人手工石磨压制出来的饼,摆脱了工业化和批量化,很大限度保留茶质活性;我们始终坚信手工压制的茶,多了一种原始味,传统手工石磨压制出来的普洱茶松紧适度、条形精美。对喜欢收藏、品饮普洱茶的茶友来说,传统手工石磨压制的普洱茶饼更有利于后期陈化。
板山历史:
板山是历史上载入史料的茶山,在《普洱茶品鉴》一书中写到“板山出品的茶曾是进贡的茶,这里原是满山茶林,清雍正十年(1732年),板山茶农不堪压榨,揭竿反抗,秋天,清军进犯,板山茶农被迫纷纷南迁。咸丰六年(1856年),哈尼族农民田以政率众反抗,板山茶农击鼓响应,鏖战16年后,被清镇压,板山茶农被杀十之八九,茶树也被大量砍伐。”为此板山茶农被迫纷纷南迁至版纳,和石屏茶商共同开辟了古六大茶山,民间一直这样认为“没有板山,就没有古六大茶山,板山是古六大茶山之源。”
板山茶园,曾经是历史上贡茶产地之一。清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建设贡茶厂,普洱茶随之大量涌入京城。相传,当时普洱城内的濮姓人家,世代以制茶售茶为业。濮氏茶庄生产的团茶、沱茶不仅远销西藏等地,更受到了皇帝的赞许,于是濮氏茶庄的制茶作坊被钦定为御用贡茶茶厂。而濮氏茶庄制作贡茶的原料主要来源就是濮氏家族在板山开辟的茶园基地。
取茶8.3克,盖碗冲泡 ,温度92°,天气晴, 洗茶1遍
第1泡:无涩感,入口甘甜,香溶于水花果香浓郁,回甘缓慢悠长;
第3泡:甜润,茶汤呈黄绿色,略带青味,汤质饱满,香溶于水,微苦涩,化的快,回甘速度明显加快;
第5泡:汤质饱满甜润,香气溶于汤中,茶汤在口腔中划过2秒后,微苦涩,但化的快,随之而来的是满口的香气和回甘持续不断。
第7泡:入口依旧甜润,香气溶于汤中,有苦微涩且吸附在口腔上颚,回甘加强。
第9泡:茶汤柔滑甘甜,有苦,涩味开始减弱,回甘不错。
第10泡:茶汤苦感褪去,茶汤入口显清甜且柔顺。
第12泡:茶汤各方面的表现开始减弱,稍微进行闷泡,入口后舌尖有轻微涩感,但随着回甘缓缓褪去。
叶底——肥壮厚实,叶片保存完整、柔韧,水润匀整、细嫩鲜活,内质丰富。
357克/饼,7饼/提,42饼/件
整提为笋壳包装,利于存储和茶品的后期转化。